廣西建院8月5日訊(設備與環境學院 文/黃宇 圖/阮文慶)2022年7月29日至8月4日,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“筑鄉共凈”社會實踐團的大學生們奔赴都安縣,來到被大石山區包圍的永安村、安業村、安化村、尚三村、群樂村等地,開展實地走訪調研、維護水質提升裝置、開展水質科普宣傳等活動,做好水環境保護,筑牢水生態安全屏障,助力美麗鄉村建設,為都安成為美麗幸福鄉村而貢獻青春力量。
科普宣傳,水潤人心福澤鄉親
鄉村因水而美,因水而興。在都安縣,因處于大石山區,水資源尤為珍貴。為了提高人們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和節約用水的習慣,實踐團成員在永安村、安業村、安化村入戶走訪,了解村民的用水習慣,同時發放節約用水、保護水資源宣傳材料,并以宣傳海報的形式向村民宣傳飲水安全的重要性,重點介紹了水資源有關法律、法規和政策。通過實踐團成員的普及宣傳,珍惜水、愛護水、保護水資源意識深入民心,聚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振奮人心。
趣味講堂,從小水滴到大生態
小小一滴水,折射出都安的水質生態之變,彰顯都安人民保護水生態環境的決心。在安樂村移民搬遷安置點,實踐團成員以“水質美 環境美 永安美”為主題開展趣味課堂活動,普及凈水小知識。安樂新村村民及小朋友踴躍參加,活動現場氣氛熱烈,村民在活動中學習了如何保護水源、愛護環境。深刻地感受到好水給村民帶來的美好生活,提升了鄉親們的生活幸福感。
水源取水,做好水質“體檢”報告
在永安鎮安業村,飲用水主要來源于附近山泉水,保護飲用水源,守好“生命線”尤為重要。實踐團成員在永安鎮扶貧辦蒙家貴同志的帶領下,來到位于半山腰的水源水柜,攀山取水。在水源水柜進行現場取樣后,實踐團成員利用濁度儀、溶解氧測量儀進行初步水質檢測。為了進一步檢測水樣,隊員將水樣采集保存于采水袋,送到專業實驗室進一步化驗細菌學指標,為后續編制水質提升方案提供科學依據。
針對水源水質的具體情況,實踐團成員提出了水質檢測方案、水質提升計劃、飲水安全保障措施建議,實踐報告得到了村委干部的高度肯定和認可。團隊成員以專業技術,提升鄉村飲水安全保障質量,筑牢水生態安全屏障。
科技賦能,智慧服務水質管理
創新引領,“筑鄉共凈”實踐團隊堅持用科技創新改造、引領鄉村水質提升工作。2016年起,團隊在都安縣萬茂村、澄江鎮自成村龍灣鄉群樂村、加范村和尚三村建成總計12套水質提升裝置。“筑鄉共凈”實踐團此次前往尚三、加范、群樂等村,對水質提升設備進行設備智能改造和維護,加強智能自控水質提升設備管理,實現水質提升設備的智能管理。團隊成員用實際行動,讓鄉親“喝好水”,讓幸福之泉水沁潤村民家家戶戶。
政校融合,綠水青山筑夢永安
永安縣身處大石山區,政府高度重視水源保護,讓鄉親們喝上放心水。“筑鄉共凈”社會實踐團走遍了永安鎮永安村、安樂村、安業村、安化村,水質提升活動得到了都安縣永安鎮磨宇銘副書記的肯定和贊揚。今后,希望能與學校凝聚合力,積極推動政校融合發展,探索推動政校村合作,為提升都安水質,打造綠水青山,宜居永安。
“筑鄉共凈”社會實踐團發揮設備與環境學院黨建、學科優勢,開展了“永安美”生態宜居航拍宣傳、“黨建紅引領大美永安”黨建文化墻繪畫、幫助老人筑牢反詐“防火墻”安裝國家反詐App等志愿服務活動,建設美麗永安,繪就幸福生活。
凝聚青春力量,筑夢美麗鄉村。“筑鄉共凈”社會實踐團隊員們深入鄉村,充分發揮專業優勢,助力鄉村水源水質提升,為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注入“源頭活水”,將個人社會實踐的“小目標”投身到鄉村振興的“大藍圖”中,用實際行動,將筑夢美麗鄉村化作志愿服務的實事,在磨礪中長才干,壯筋骨,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。
審核:黨委宣傳部 龔 劍
編輯:黨委宣傳部 韋植巍
團隊成員到安業村入戶走訪,了解村民的用水情況
團隊開展以“水質美 環境美 永安美”為主題的趣味課堂活動
實踐團師生對露天水柜進行水質檢測
團隊老師指導實踐團成員進行水質提升設備維護
團隊成員與都安縣永安鎮副書記在三下鄉座談會后合影
實踐團成員為永安村繪制黨建文化墻